青少年航天科普网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介绍

 由“科普中国”科学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921日由中国政府批准实施,代921,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 [1]  

19929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发展战略实施20109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2]  

20214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载人飞船及长征二F遥十二运载火箭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已分批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 [28]  

北京时间20216179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31-32]  

中文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外文名:CHINA MANNED SPACE [34]  

别    921” 

简    CMS [34]  

决定实施:1992921日 

指挥部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工程简介

1986年,邓小平同志批准实863计划,并把发展航天技术列入其中。当时论证了很多方案,最后专家们建议以载人飞船开始起步,最终建成我国的空间站。 [3]  

1992921日,中共中央常委会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0109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载人航天工程实行专项管理机制。设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作为统一管理工程的专门机构和组织指挥部门,也是工程两总和重大专项领导小组(一组)的办事机构。办公室对内行使工程管理职能,在工程两总直接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各任务单位开展研制建设和试验任务,在技术方案、科研计划、条件保障、质量控制、运营管理上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寿命的组织管理。办公室对外代表中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航天机构和组织开展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 [4]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工程背景

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714工程(即1971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曙光一。由于当时技术储备、大推力运载火箭等因素制约,毛泽东先搞好地球上的事再714工程19753月正式宣布下马。

19872月,为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国防科工委组863计划航天技术专家委员(代863-2),委员会包括两个专家组,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代863-204;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代863-205863计划将中止11年的载人航天重新提上日程。

199218日,中央专委会在5次会议上终于做出结论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诸多方面考虑,立即发展载人航天是必要的,发展载人航天要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921 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届常委会195次会议讨论同意了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出于高度保密的需要,工程代921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89的奋斗目标 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2021216日,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首批航天员乘组已进入强化冲刺训练阶段;经过一年的艰苦训练,已基本完成预定科目训练,正在着重开展出舱活动等训练。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中国将接续实11次飞行任务,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工程进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大事件表

航天器发射及研制

1992年

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建设开始全面展开。 [6]  

1999年11月

进行了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 [6]  

2001年1月

第二无人飞行试验。 [6]  

2002年3月

第三无人飞行试验。 [6]  

2002年12月

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 [6]  

2003年10月15日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飞船在太空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 [6]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

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76圈,历时4天19小时33分,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 [6]  

2008年9月25日

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等3名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9月27日16时34分,神舟七号飞船运行第29圈,地面飞控中心下达出舱指令,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分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成功地实施了出舱活动。 [6]  

2011年1月14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空间出舱活动工程》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7]  

2011年11月1日

5时58分,承载着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6时07分进入轨道。

2011年11月3日

1时45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已顺利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8]  

2011年11月16日

18时30分,天宫一号顺利实施两次升轨控制,进入长期管理轨道。 [9]  

2013年6月11日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驾乘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 [10]  

2016年9月15日

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016年10月17日

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2016年10月19日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陈东进入天宫二号。

 

发射平台及机构建立

2009年2月

海南航天发射中心的核心区正式破土动工。 [11]  

2011年6月

载人航天工程项目评估中心正式成立。 [12]  

2013年

“长五”、“长七”发射平台通过海上运输运抵海南文昌发射场。 [13]  

2013年4月19日

“中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14]  

2014年9月

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活动发射平台在海南发射场圆满完成了安装、试验任务。 [15]  

 

航天员培训及选拔

2009年9月

开始选拔第二批预备航天员。 [16]  

2010年5月

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工作结束,共选出5名男航天员、2名女航天员。 [17]  

2010年6月3日

随着设在俄罗斯莫斯科的“火星500”试验舱舱门的关闭,王跃和国外五名志愿者正式踏上了520天漫长的“火星之旅”。 [18]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行任务

载人飞船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酒泉航天发射场

第一艘实验飞船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

酒泉航天发射中心

第一艘正样无人航天飞船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

酒泉航天发射中心

正样无人飞船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

酒泉航天发射中心

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酒泉航天发射中心

载人航天飞行器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酒泉航天发射中心

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

酒泉航天发射中心

载人飞船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1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无人飞船 [19]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载人飞船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载人飞船

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载人飞船

神舟十二号

2021年6月17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载人飞船 [28]  [32]  

资料来源: [20]  [31]  [33]  

 

货运飞船

天舟一号

2017年4月20日

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无人货运飞船

 

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

2011年9月29日

---

目标飞行器

天宫二号

2016年9月15日

---

太空实验室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历任航天员

杨利伟(神舟五号

费俊龙、聂海胜(神舟六号)

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神舟七号)

景海鹏、刘旺、刘洋(神舟九号)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神舟十号)

景海鹏、陈东(神舟十一号) [21]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神舟十二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系统组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由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等八大系统组成。 [22]  

img1系统组成 

类别

主体单位

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总指挥:邓一兵,总设计师:宏峰

空间应用系统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与工程应用中心

总指挥:高铭,总设计师:赵光恒

载人飞船系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总指挥:何宇,总设计师:张柏楠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系统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总指挥:荆木春,总设计师:张智

长征七号F运载火箭系统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总指挥:王小军,总设计师:范瑞祥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统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总指挥:王珏,总设计师:李东

酒泉发射场系统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总指挥:尚宏,总设计师:陆晋荣

海南发射场系统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总指挥:张振中,总设计师:万全

测控通信系统

北京测控通信技术研究所

总指挥:席政,总设计师:董光亮

着陆场系统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总指挥:余培军,总设计师:匡乃雪

空间实验室系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总指挥:何宇,总设计师:朱枞鹏

货运飞船系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总指挥:金勇,总设计师:白明生

空间站系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总指挥:王翔,总设计师:杨宏

光学舱系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总指挥:庞贺伟,总设计师:张柏楠

资料来源: [23]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目前,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7次飞行任务 [2]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工程文化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

img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形象标识(中文版 [24] 

标识创意诠释:中国载人航LOGO以现代科技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传达中国载人航天创新、超越、高的重大项目,以代表宇宙科技的神秘、广阔、无限、智慧的航天蓝色传现代、超越、宇宙科技无并结合中国与宇宙科技的思想。 [24]  

色彩释义:蓝色是科技、冷静与智慧的象征,中国载人航天将以崭新的姿态与您共创科技新起点,以智慧的无限可能性思想和为祖国争光的心态竭诚为国家服务。 [24]  

结构示意:【中国 铿锵有力的书法体呈现出中国字,寓意中华民族腾飞的力量。 [24]  

【腾空之力】标志尾部的书法笔触如同火箭腾空时刺破苍穹的烈焰,体现出豪迈拼搏的航天精神。 [24]  

【中国版图】标志尾部的书法笔触由中国版图轮廓构成。 [24]  

【空间站】标志图形创意源于空间站外形舱体与太阳能板,同时结合成中国字呈现,体现出航天的属性特征。 [24]  

【鲲鹏】标志整体如同一只展翅翱翔的大鹏鸟,有逾越天际,志存高远的自信。 [24]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精神

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 [2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工程领导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现任领导

中国载人航天现任工程领导

姓名

职务

李尚福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

张克俭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尚宏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阴和俊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吴燕生

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袁洁

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陈肇雄

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周建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顾逸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

王忠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陈善广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周雁飞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刘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邓一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唐一华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张柏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参考资料: [30]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历任领导

总指挥:

丁衡高19921996年)

曹刚川19962002年)

李继耐20022007年)

常万全20072012年)

张又侠2012—)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育林,许达哲阴和俊雷凡培高红卫熊群力

总设计师:

王永志19922006年) [26]  

周建平2006—)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郑敏,陈善广,周雁飞 [27]  ,杨利伟 [29]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工程意义

20,我国攻克并掌握了一大批尖端核心技,建设形成了基本完整配套的研制试验体,并在大型系统工程组织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经;工程带动诸多领域和行业的创新发展与产业提,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凝聚、培养和造就了新一代航天高科技人才队,形成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的载人航天精,极大激发了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祖国、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而显著的推动作,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社会影响。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

载人航天技术源于国防和军事需,是冷战时期前苏联和美国军备竞赛的产,最初目的是提高军事威慑能,保持军备竞赛优,维护国家传统安全与现实利益。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人类的生存空间与发展视野不断延,国家安全边界得到拓,利益空间范围得到扩,宇宙空间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客观上为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持续增添新的需求和动力

巩固提升大国地位的需要

载人航天是我国航天事业和科技发展的新里程,是国际竞争中的重大战略行,凸显中国人的探索与创造能力。载人航天工程作为一个民族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的重要标,对于激发民族自豪,增强民族凝聚,使中华民族以新兴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十分重大。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永恒动力,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然选择。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其活动疆域和生存空间的每一次拓,都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推动生产力跨越式发,正如人类从陆地进入海洋、飞向天空一,进入外层空间并向深空进,认识、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是人类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对茫茫宇宙不懈探,将始终伴随人类向未来更高文明层次迈进。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航天产业的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产业辖射性强,对许多行业领域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载人航天融合众多学科和高新技,解决人类在极端环境和高风险条件下的生存、工作等问,体现了对航天产业的最高要,推动科技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尤为明显。

参考资料

·       1.  工程办公 .中国载人航天工[引用日期2017-04-30]

·       2.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引用日期2017-04-29]

·       3.  载人航天扬国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 .中国共产党新闻[引用日期2017-04-29]

·       4.  王兆耀、武平分别921工程办正副主任(附机构简介 .中国经济[引用日期2017-04-29]

·       5.  中国空间站首批航天员乘组正着重开展出舱活动等训 .北京日[引用日期2021-02-16]

·       6.  天宫一开篇载人空间站工 .中国载人航天工[引用日期2017-04-29]

·       7.  载人航天空间出舱活动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 .中国载人航天工[引用日期2017-04-29]

·       8.  常万全宣布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引用日期2017-04-29]

·       9.  天宫一号顺利实施两次升轨控 进入长期管理轨 .中国载人航天工[引用日期2017-04-29]

·       10.  中国,再度起航飞天梦 .贵阳[引用日期2017-06-05] 

 

浏览量:0